当前位置:首页 > 护理天地 > 健康科普

【专家讲科普】新冠后『分泌性中耳炎』高发?怎么处理行之有效?

发布时间:2023-03-23 浏览量: 字号: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

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
即可在手机端查看

这段时间,因听力下降、耳闷、耳鸣来医院看病的患者很多,经检查多和新冠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。 感染新冠病毒以后,主要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,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到中耳,引起中耳炎,而中耳炎会导致听力下降、耳闷、耳鸣。

分泌性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是以中耳(常含乳突腔)积液(包括浆液,黏液),听力下降及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。


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



一、咽鼓管功能障碍
咽鼓管具有保持中耳内、外的气压平衡、清洁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。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是酿成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,如咽鼓管阻塞和咽鼓管的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。
二、感染
常见的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,其次为β-溶血性链球菌,金黄色葡萄球菌等。还可有流感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腺病毒等病毒。

三、免疫反应

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疾病,即Ⅲ型变态反应。



临床表现



  • 耳痛
    起病时可有耳痛。小儿常在夜间发作,哭闹不已,次晨耳痛减轻,一般持续1~2天,耳痛即消失。成人耳痛大都很轻,或无明显耳痛。慢性者耳痛不明显。

  • 听力下降
   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,以后听力逐渐下降,伴自听增强。当头位变动,如前倾或偏向患侧等,此时因积液离开蜗窗,听力可暂时改善。慢性者起病隐匿,患者常说不清发病时间。
    小儿大多表现为对别人的呼唤声不予理睬,看电视时要调大声量,学习时精神不集中,学习成绩下降等。如小儿的另一耳正常,也可长期不被家长察觉。


  • 耳内闭塞感
    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人患者的常见主诉之一,按捺耳屏后该症状可暂时减轻。


  • 耳鸣
    部分患者有耳鸣,多为间歇性,如“劈啪”声,或低音调“轰轰”声。当头部运动,打呵欠或擤鼻时,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,但若液体很黏稠,或液体已完全充满鼓室,此症状则无。





多种治疗方法



原则是控制感染,清除中耳积液,改善咽鼓管通气、引流,同时治疗相关疾病。目标是减轻症状、减轻传导性耳聋和预防慢性咽鼓管阻塞导致长期后遗症等。

一、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

  • 药物治疗

抗生素: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针对致病菌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。
糖皮质激素: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短期治疗。
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:减充血剂,咽鼓管吹张。
黏液稀化剂、促排剂:可稀化黏液,利于分泌物经咽鼓管排出。
  • 手术治疗

鼓膜穿刺术:通过鼓膜穿刺抽出积液。必要时可重复穿刺。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,α-糜蛋白酶等类药物。
鼓膜切开术:液体较黏稠,鼓膜穿刺时不能将其吸净者,或经反复穿刺,积液在抽吸后又迅速生成、聚积时,宜做鼓膜切开术。
鼓膜切开加置管术:凡病情迁延不愈,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、胶耳等,可于鼓膜切开并将积液充分吸净后,在切口处放置一通气管,通气管的留置时间久暂不一,一般为6~8周,最长可达1~2年,不超过3年。咽鼓管功能恢复后,通气管大多可自行脱出。
二、2个月至12岁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
  • 保守治疗
观察等待:SOM为自限性疾病,有较高自愈率,国外较新的流行病学发现,75%—90%的患儿在3个月内可痊愈,且婴儿和幼小儿的自愈率更高。故在诊断之日起应对患儿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随访。观察期间每2~4周定期复查鼓气耳镜和声导抗测试。
  • 手术治疗
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dB或更差;病程持续在3~4月或以上伴有听力减退;已经引起鼓膜或中耳的结构损伤;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等的患儿,可考虑外科手术干预。




关注我们

扫码查看服务号

扫码查看订阅号

联系我们

东湖院区:

南昌市东湖区象山北路128号

0791-88862309

青山湖院区:

南昌市青山南路739号

0791-88676739 

红谷滩健康管理中心:

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绿茵路800号

0791-83872070   

88862328

九龙湖院区:

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湖街办鹰潭街777号(鹰潭街地铁站2号口旁)

18720053781

备案信息

Copyrights © 20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
备案号:赣ICP备09010013号-1
(洪卫网审 [2015] 第 16 号)
 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257号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