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脏被誉为人体的“泵机”,能够持续、有力地把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。可是,如果“泵机”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或者停止工作,那人的健康、生命也将受到极大的威胁。
近日,熊先生就经历了这样的遭遇。生命垂危之际,有幸在我院实施了“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安装术”,不仅保全了性命,而且心脏功能迅速恢复。这是医院首例自主行“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安装术”,标志着我院的心脏介入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频繁住院,不堪重负
“刘医生,我又来住院了,这次又只有三千块钱。”67岁的熊先生患有冠心病、缺血性心肌病、心力衰竭多年,因心衰、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,成为了我院心内二科“常客”,每次住院的第一句话便是如此。
因为家庭经济困难,熊先生每次来医院住院,都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,起初效果还是不错的,能维持正常生活。但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,发病频次越来越频繁,病情也越来越重,熊先生的住院频次增加到了一个月住院一次;而且常规的抗心衰药物治疗在他身上效果也越来越差。
“一般正常人的心脏是自己的拳头那么大,可是,熊先生的左心却比普通人大很多,多次心脏彩超提示: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1mmHg,心脏射血分数31%。且多次发作室性心动过速,严重威胁生命安全。
心内二科主任郑春华告诉我们,室性心动过速极易导致心脏骤停,而在最近的几次住院期间,熊先生就因为好几次突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,而采用了心脏电复律,也就是体外电击的治疗方式来恢复正常心跳。
考虑到熊先生属于终末期心衰,药物治疗效果差,反复发作室速、室颤,郑春华主任及其团队多次建议熊先生采取微创手术治疗,安装心脏再同步除颤器的方式,来治疗疾病,均被患者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。
病情瞬间加重 生命岌岌可危
4月30日,距离上一次刚出院不久,熊先生在家打牌时,突然出现眼睛黑矇、全身乏力、大汗等症状,被家人紧急送到了我院心内二科。
主管医生刘建清随即对熊先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,发现患者再次发作持续室性心动过速,并且血压低,随时都有心脏骤停引发猝死的危险。在郑春华主任的指导下,经过心内二科医护人员的一起努力,在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治疗后,熊先生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。但是,对于严重心力衰竭、反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的熊先生来说,仍然随时面临者心脏骤停的死亡风险。
除颤器植入体 患者病终见晴
接下来该怎么办?进行心脏移植么?不!这不是最佳的方法,不仅病情不允许,在等待心脏捐献者的时间上也不允许,再者心脏移植毕竟是开胸手术,对患者创伤大,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多,费用也异常高昂,普通家庭几乎难以承受。综合熊先生目前的病情,郑春华主任再次建议熊先生,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方式,进行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安装术。
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安装术,是目前治疗熊先生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。首先:它能够使得左心室、右心室同步收缩,对心功能改善显著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;其次,能够自动检测心律,一旦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,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就能够自动放电,自动转复;再次,具有心脏起搏功能,解决药物带来的心跳过慢的问题。
在了解到手术情况后,熊先生及其家属给予了郑春华主任高度的信任,他们最终表示,愿意进行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安装术。经过2个小时的紧张努力,手术非常成功,经过检测,代表着心室除极时间越长心脏功能越差的QRS波时间原本术前高达180毫秒,在安装了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后,立即降到了121毫秒,术后在经过调试优化后,恢复到了正常速时间以内:108毫秒;超过了手术预期效果。
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人群:
充分的临床证据表明,心衰患者在药物优化治疗至少 3 个月后仍存在以下情况应该进行CRT治疗,以改善症状及降低病死率:
(1)窦性心律,QRS 时限 ≥150 ms,左束支传导阻滞,LVEF≤35%的症状性心衰患者(Ⅰ,A);
(2)窦性心律,QRS时限≥150 ms,非左束支传导阻滞,LVEF≤35% 的症状性心衰患者(Ⅱa,B);
(3)窦性心律,QRS时限130~149 ms, 左束支传导阻滞,LVEF≤35% 的症状性心衰患者(Ⅰ,B);
(4)窦性心律,130 ms≤QRS时限<150 ms,非左束支传导阻滞,LVEF≤35%的症状性心衰患者(Ⅱb,B);
(5)需要高比例(>40%)心室起搏的LVEF≤40%患者(Ⅰ,A);
(6)对于QRS时限≥130 ms,LVEF≤35% 的房颤患者,如果心室率难控制,为确保双心室起搏可行房室结消融(Ⅱa,B);
(7)已植入起搏器或ICD的LVEF≤40%患者,心功能恶化伴高比例右心室起搏,可考虑升级到 CRT(Ⅱb,B)
扫码查看服务号
(预约挂号、在线缴费、查阅报告)
扫码查看订阅号
(医院动态、靠谱科普)
东湖院区:
南昌市东湖区象山北路128号
0791-88862216
青山湖院区:
南昌市青山南路739号
0791-88676739
红谷滩健康管理中心:
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绿茵路800号
0791-83872070
88862328
九龙湖院区:
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湖街办鹰潭街777号(鹰潭街地铁站2号口旁)
18720053781
Copyrights © 20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
备案号:赣ICP备09010013号-1
(洪卫网审 [2015] 第 16 号)
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257号